第448节(2 / 2)
人将他举荐给孙权。
孙权也对他不闻不问。
甚至,鲁肃直接劝他去投刘备,且主动向刘备举荐庞统。
真相已经浮出水面,因为庞统是周瑜的人,所以他的名声就是再大,再有本事,孙权也不会用他。
第三个疑点是甘宁,要知道甘宁可是正经的益州人,担任过刘璋麾下的蜀郡丞,他是因为刘璋重用东州派,才与本地的豪强联手造反,想要推翻刘璋,因为失败,才先后依附于刘表、黄祖、孙权。
按理说,甘宁是孙权手下最能打的武将,也屡立战功,可他始终只能做一个“斗将”,而非统帅。
周瑜时代如此,鲁肃时代如此,吕蒙时代也是如此。
哪怕是逍遥津一战,事实上……甘宁在两年前,方才有过百骑劫曹营的神迹,让他挂帅,拿下合肥城几乎是板上钉钉的。
可孙权依旧没有对他委以重任……
核心的原因,便是当年周瑜西征益州时,益州本地人甘宁便是他的先锋。
甘宁也是西进益州团队中的肱骨之一!
还有第四个疑点,那便是《江表传》中记载的——“昭、肃等先出,权独与备留语,因言次,叹瑜曰:公瑾文武筹略,万人之英,顾其器量广大,恐不久为人臣耳。”
这是刘备迎娶孙尚香时的记载。
简单点说,就是刘备在私自与孙权交谈时,曾提到:“周瑜‘文武筹略,万人之英,恐不久为人臣’!”
而这也让孙权格外的留意周瑜。
特别,又有益州的童谣传出,说益州要出一个皇帝,说吴懿的妹妹要做皇后。
这种时候,周瑜计划西征,很难不把他与皇帝,与吴懿妹妹这个未来的“皇后”联系在一起。
此刻……
孙绍与太史享侃侃而谈,将“鸿雁”这些年暗中走访,秘密调查,最终探明的疑点与真相娓娓道出。
哪怕小乔的脸色没变,可心情却是止不住的波涛汹涌。
孙绍的话还在继续,“五年前,公瑾叔父突然逝世在巴丘,进攻益州的计划直接搁浅,那刘备十分稳当的借得了南郡,再考虑到甘宁,特别是庞统这些年的遭遇,考虑到鲁肃大都督将庞统举荐给刘备,还有……当年那孙权与刘备的对话,这些……或许都是疑点,都是线索,可这总总的线索汇聚到一起,那……那便是真相啊!”
孙绍声音依旧压低,可语气却更重了,“难道姨娘……现在还……现在还觉得公瑾姨夫的死与那孙权无关么?”
孙绍与太史享讲述的仅仅是周瑜的死。
其实,孙策的死、太史慈的死,又何曾不是疑点重重?疑云密布?
他们的死,就像是周瑜死在巴丘这般,没有直接证据能证明是孙权的所作所为,可所有的疑点,所有的线索指向的都是这位东吴的国主啊!
这世间哪有这么巧的事儿?
所有一切的阴谋……都能指到一个人的身上。
“姨娘,姨娘……”
孙绍加重了语气,小乔是鸿雁必须争取的力量啊!
因为,小乔的儿子是周循,而周循代表着庐江周氏的能量。
要知道……
尽管当年周瑜不知是何缘由,将赤壁之战时孙权交由他的三万兵士,临死前转交给了鲁肃。
可事实上,庐江周氏本身还是有一波部曲的,而按照东吴的军制,这支将近万人的部曲就掌握在周瑜与小乔的儿子周循的手中。
如果按照历史原本的轨迹,周循很快便会娶到孙权的长女“大虎”孙鲁班。
然后又很快的英年早逝……
连带着这波部曲,也就被孙家给笑纳了。
至于,孙鲁班究竟是用什么法子让他英年早逝,这就是个迷了!
↑返回顶部↑